重修待業這堂課

PEI-WEI,CHOU
Sep 28, 2022

--

三月底離職之後,掐指一算到這個月底恰恰是半年,時而緊繃時而放鬆的生活,過到目前為止還算是適應。正好最近重拾了一些閱讀的習慣,心裡想著希望能夠把這段時間所見所聞,甚至是自己給自己的提問寫下來,作為分享或是往後生活裡的提醒,應該是蠻有趣的記錄。

關於待業的課前預習

  1. 維持基本開支的經費-這部分有非常多的網路資料能夠做參考(房租/電信費/各式APP訂閱費),從擬定好離職的日期,開始預作存款,我大約準備了自己能夠待業一年的現金存款,好讓生活不要有太大的落差,唯獨遺忘了離職後必須自行繳納的國民年金及健保費(highlight)。當然這半年間也減少了相對多的社交活動,或是將去餐廳或酒吧的活動改成居家聚會,諸如此類仍然保有舒壓放鬆的管道的方式。
  2. 準備好待業的心理狀態-不論是自己或是家人,其實都需要做好面對待業(或待業者)的心理準備。這回算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待業(因此稱為重修),第一回合我並沒有做足準備,因此在心態上與實質金錢上都算是非常傖惶的狀態,家人對於我的選擇懷抱諸多質疑,約莫不到兩週,我就像熱鍋螞蟻一樣重回職場了。因此這一回合!我提早在半年前就開始對同住的家人做信心建立,一來是確保他們不會無謂的擔心我的後路,二來是提醒他們家裡即將會有看起來無所事事的人類,希望他們能克制每個星期一的憂鬱,不要波及到偶爾也會很焦慮的我。
  3. 如果不勞動就會死-如果像我一樣人類圖是顯示生產者,每天沒做點什麼,就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沒有任何產能,建議在離職後隨意安排一點小目標,例如我報名了汽車駕訓班、多益檢定考試,這種能夠作為短期目標的檢定,的確很適合放在長時間待業的過程裡,當作階段性的里程碑,一方面維持的時間不會太長而導致興致缺缺,另一方面如果順利達成了會有增加自信心的效果(即便失敗了,只要花點小錢又能再來一次)。

關於待業的課堂紀錄

  1. 審視健康狀態的好時機-過度投入工作總是會不小心犧牲掉一些健康,比如太倉促的午餐時間造成的腸胃不適,以為只是工作壓力造成的週期性頭痛,都很適合在沒有工作的待業期間重新檢視,因為拿掉了工作的義務及壓力,有些病徵會悄悄地消失,而也有些病徵會慢慢地浮現,拿掉「工作」這個變因,瞄準症狀、對症下藥的確是非常棒的投資。
  2. 尋找最佳工作模式-最近閱讀的書籍中有一本是艾蜜莉·霍布尼克的《沒定性是種優勢》,起初只是因為希望能夠有些關於未來就業的靈感,因此在網路上搜尋各式各樣的書籍,希望能找到有趣的內容作為激發。書中提到在一直以來的社會價值觀下,往往強調工作應該「專精」,應該不斷地累積年資,不斷地促使技術純熟,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才,卻忽略其實工作也能如網絡般向四面八方發展廣度,成為「通才」也可以是一種新選項。大學五年制的高等教育加上成為社會人士的五年來,我對於累積年資並「成為某個領域的翹楚」這個選項時常感覺無奈又漫長,但礙於長輩們的苦口婆心,我仍然硬著嘗試了三年的上班族生活,心裡卻對於沒有多餘心力嘗試別的領域感到耿耿於懷,這本書的確提供了「害怕一輩子只做一件事」的族群一些解套的方法,但詳細仍待我在生活裡慢慢嘗試驗證。
  3. 獨處的自我排毒-工作的時候,因為合作的不快、時程的追趕,偶爾感覺憂鬱乏力,卻找不到方式排解,於是怪罪水逆、怪命盤,結果覺得被外力控制的自己更軟爛。然而待業的時候,沒有工作綁架、沒有同事扯後腿、甚至水逆好像也跟自己完全沒關係,正因為怪不了別人,才能找到度過憂鬱的方法。待業偶爾也會有憂鬱的時候,例如不曉得將來該何去何從,既不想就這麼結束這種難得的迷茫,又不希望未來的藍圖模糊的不成樣,這種時候我通常會放下手邊正在進行的事(有時候是被迫放下,因為情緒低迷到無法進行。),開始做清點財產的動作,憂鬱的來源經常是對未來的不確定,因此定期清算財產,確認自己能安好地擺爛到什麼時間點,往往能排解掉不確定感帶來的痛苦。有些時候我也會放任自己看一整天的連續劇,或是找一些家事來做(特別是洗碗,進行的時候有身處水上樂園的愉悅感),告訴自己有勞動就有獎勵,活著夠努力而且很辛苦,值得好好休息。特別一提的是購物,友人曾說「誰敢跟我說花錢買不到快樂!花錢就是買得到快樂!」但這裡的購物,不是報復性消費的購物,我通常會買一些強調功能性甚至人體工學的文具,升級自己的3C周邊配備,買優良的咖啡豆,或是買書,讓自己的生活在消費的同時,有一些能期待的微小改變,才不至於花了錢卻感覺自己只是冤枉的消費者,還砍掉了預算好的生活經費。
  4. 關你屁事的重要性-這是待業最重要的一環,我本身居住在鄰居幾乎都是親戚的小巷弄,從小到大備受「關愛」,無論是升學、感情、求職,無一不在眾長輩的眼皮子底下。剛待業的一個月,大家對於白天在巷子內遊走的我不以為意,到了第二個月、三個月,開始會有「咦!找工作了沒?」「欸XX,還沒去工作喔?」這種多管閒事的問候。於是我整理出兩個回應的方式,面對還算善良的親戚朋友,就大聲地告訴他「對啊!休息一下啊!工作那麼累!」這位善良的親戚朋友如果夠識相,便會摸摸鼻子安靜地離開,畢竟誰不需要休息,有些人只是沒有勇氣,或是沒最好準備休息罷了,我問心無愧!然而面對只是想道人長短的婆媽叔伯,冷處理或是無視是最好的選擇,見面的稱呼當然要有,但僅止於此,努力地透露拒絕談話的能量,畢竟待業中的人,為了凝聚勇氣讓自己正視未知已經需要太多能量,不能讓這些無法替自己未來負責的人造成內耗,所以我過得好或不好,只關我的事。

其實只要稍稍搜尋了一下,就能發現書寫待業的文章很多,能夠提供的內容也很豐富,但常常感覺自己正在被恐嚇,似乎好好休息也成為了罪過,希望這一點點紀錄能帶來充滿生活感的詼諧與溫暖。

我也是時常努力過了頭的人,把自己的精氣神榨乾後,才又花費更多的時間修復,終於在無數個與朋友伴侶對話的過程裡面,才終於體認自己也需要有放鬆發條的時候,就像製作木作傢俱的工具們,也需要好好的上油、磨礪,再好再高級的製圖用具,沒有每日每日悉心地維護也會迎來磨損的那天。人的身體、大腦與心靈,運用地越頻繁,就越需要好好地照護,唯有停下來的時刻,才看得清楚磨損的位置,該填充修補的部分。

期待待業後的新生,也敬我屆滿六個月的待業人生!

--

--

PEI-WEI,CHOU

Now work for NPO/Introverts/interior designer/archi-lover/dedicator